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城市裡最適合狗狗釋放能量、與同伴社交的場所非「狗公園」莫屬。不過,看似熱鬧的場合,其實也可能發生狗狗之間互動過度、甚至讓某些狗狗感到壓力的情形。
有些狗狗天生比較敏感、社交能力還不成熟,又或是遇上互動方式強烈的狗狗,就可能讓原本的遊戲變成一場壓力來源。
當狗狗被過度追趕、壓制、無法脫離互動時,就可能處於不舒服的狀態。這些情況可視為警訊:
狗狗不像人會開口求救,但牠們會用身體語言表示壓力,常見行為有:
1. 尾巴低垂或夾在兩腿間
2. 頻繁舔嘴、打哈欠(緊張反應)
3. 遠離對方、吠叫並轉身退後
4. 避免眼神接觸,頭部側開
5. 身體僵硬、步伐小心翼翼、不主動靠近人或狗
這些都可能是「我不舒服」的表達方式,飼主需隨時觀察,並在必要時介入。
不是所有的奔跑、打鬧都叫做欺負。有些狗狗就是玩得比較激烈,但只要雙方都有意願、輪流攻守、彼此尊重,通常都屬於健康互動。
以下是幾個正常互動的正向訊號:
快速搖尾巴、來回奔跑追逐
發出輕快的吠叫聲,聲音明亮有起伏
經典的「邀玩姿勢」:前半身趴下、屁股翹高
雙方輪流追逐、壓制、逃跑,不是一邊單方面壓迫
很多人以為「大狗欺負小狗」「年輕狗欺負老狗」才是常態,但其實:
小型犬也可能行為強勢
安靜的狗若遇上吵鬧狗,也可能成為壓力對象
曾經強勢的狗在不同環境下也可能退縮
所以不論狗狗的年齡、品種或個性,都有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成為「壓迫者」或「被壓力影響的一方」。
若你發現狗狗每次去狗公園都明顯感到壓力,建議:
多參加小型狗聚會,讓牠熟悉幾隻個性合得來的夥伴
練習「短時間互動+即時觀察」模式,慢慢增加社交容忍度
保持距離觀察牠的反應,不勉強參與任何社交行為
找到狗狗自在、開心的互動型態,比「一定要交朋友」更重要!
不是每隻狗都喜歡熱鬧的狗公園,也不是每場奔跑都代表玩得開心。
用心觀察、適時介入,是飼主給予毛孩最溫柔的守護。當你理解牠的節奏、保護牠的邊界,牠也會更信任你,放鬆地享受每次出門的樂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