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打架?4招矯正霸凌行為,讓毛孩變身狗公園人氣王!

假日帶毛孩去公園放電本是件開心事,但有些狗狗卻會在與同伴互動時「過度熱情」,導致打架、壓制他狗等行為,讓飼主相當頭痛。

但別擔心,出現這種情況不代表你的狗狗「很壞」,多數其實只是社交技巧還不夠成熟。牠可能真的只是想玩,只是玩得太粗魯、不知道如何看懂對方的「不想玩」訊號。

一、哪些原因會讓狗狗行為偏強勢?

哪些原因會讓狗狗行為偏強勢?

最常見的原因是:幼犬期社會化不足

1. 如果狗狗在4個月大前沒與其他狗群充分互動,牠可能無法學會「怎麼跟其他狗好好玩」

2. 早期脫離媽媽與手足成長環境,也可能缺乏調節玩耍強度的經驗

此外,飼主在日常互動中不小心鼓勵了強勢行為也會加劇這樣的傾向,例如:

1. 玩飛盤或玩具時搶奪不停,讓狗狗以為「壓制對方=贏得樂趣」

2. 對於撲咬或吠叫行為沒有立即中止或引導,會讓狗狗誤以為這是可被接受的遊戲方式


二、4個實用訓練方法,幫狗狗改善霸凌傾向

4個實用訓練方法,幫狗狗改善霸凌傾向

1. 沒學會控制自己前,不放開牽繩

初期請讓狗狗在牽繩控制下觀察其他狗,不直接投入互動,降低衝突風險,也能讓牠逐漸適應不同的狗狗個性。


2. 觀察對象選擇互動對象

若遇到牠熟悉、願意互動且互動良好的狗狗,可試著短時間放開牽繩。但只要出現持續追咬、壓制、吠叫等強勢行為,立即結束互動。


3. 對方狗狗一有不適反應,立即中止

當你發現其他狗退縮、吠叫、躲避、發抖等反應時,不論你家狗是否還在「玩」,請立刻帶開,讓牠知道這種互動方式無法持續。


4. 好行為就要讚美與獎勵

只要牠有表現出冷靜、互動自然、願意等候的行為,就立刻用語言、撫摸或零食獎勵,建立「這樣才有得玩」的正向連結。


三、有些狗真的不愛社交,那也沒關係!

雖然我們都希望自家毛孩在人際(狗際)關係上表現亮眼,但有些狗狗天性就比較喜歡獨處,對陌生狗的忍耐度低。

這時,比起強硬訓練,不如:

1. 找出牠的社交「容忍範圍」

2. 選擇時間、環境或地點避開高密度狗群

3. 專注在人狗關係的穩定互動,也能讓毛孩感到放鬆


結語:狗狗不是「壞」,只是需要教

狗狗出現壓制、追咬等行為,多數不是惡意,而是缺乏適當社交經驗與人類的引導。透過觀察、引導、鼓勵與尊重,就能讓毛孩在與狗群相處時更有自信,也更有禮貌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