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被蟲咬了怎麼辦

狗狗在日常活動中經常暴露於戶外環境,不可避免會遇到各式昆蟲或寄生蟲。這些蟲蟲有些造成輕微癢感,有些則可能帶來嚴重皮膚病甚至傳染疾病。以下為7種最常見的外寄生蟲與建議處理方式,協助你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應對!

目錄

1. 跳蚤:癢癢難耐的常客

跳蚤

跳蚤是最常見的外寄生蟲之一,會吸食狗狗血液,導致皮膚搔癢、紅腫、掉毛甚至過敏性皮膚炎。可藉由使用滴劑、防蚤項圈或環境消毒來預防。

2. 壁蝨:隱形吸血者

壁蝨

常見於草叢環境,吸附皮膚吸血後體積膨脹,若不處理可能傳播病原。建議戶外活動回來要檢查毛髮、使用防蝨藥品。

3. 疥癬蟲與毛囊蟲:皮膚的隱藏敵人

疥癬蟲或毛囊蟲

會鑽入皮膚引起炎症,造成脫毛、滲液、抓癢不止。需獸醫協助皮膚鏡檢確診,再配合藥物治療。

4. 蚊子:潛在的心絲蟲傳播者

蚊子

叮咬本身多半輕微紅腫,但需警惕蚊子可能傳播心絲蟲。建議每月定期服用預防藥品。

5. 蜜蜂與黃蜂:需注意過敏反應

蜜蜂與黃蜂

若被螫後紅腫劇痛,需觀察是否出現呼吸困難、虛弱等過敏反應,嚴重需立即就醫。

6. 螞蟻:紅腫輕微但也要防範

螞蟻

雖多數僅造成皮膚輕微紅腫,但仍建議做好家中環境清潔,避免螞蟻叮咬。

7. 蠅類:傷口感染的幫兇

蠅類

蠅類可能在狗狗傷口處產卵造成感染,尤其對行動不便或患病犬隻影響大。請定期清潔與保護傷口。

常見處理與預防建議

  • 保持環境清潔與除濕,減少蟲卵孳生
  • 定期洗澡與梳毛檢查
  • 選用合適體重的防寄生蟲藥品(滴劑、項圈、口服)
  • 如有疑似寄生蟲感染,請即刻就醫

延伸閱讀

🔝 回到頂部 | 🛒 前往保健品專區